組圖 | 360度看創五項世界紀錄的深中大橋有多“美”
歷經7年建設,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——深中通道,于6月30日正式通車試運營。

深中通道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里,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1公里。起自深圳機場互通立交,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,通過萬頃沙互通與南中高速連接,在中山市馬鞍島登陸,與中開高速對接。

深中通道是集橋、島、隧、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集群工程,全長24公里,全線橋梁工程總長度約17公里。

其中,由在渝央企中交二航局二公司參建的深中大橋,是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,全長2826米,主跨1666米,是深中通道關鍵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。

中交二航局二公司承建,主要施工內容包括深中大橋東主塔、東錨碇施工,上游側主纜架設,鋼箱梁安裝以及東非通航孔橋下部結構等。

每天,4000多艘商船、貨輪,在伶仃洋上來來往往,川流不息。深中大橋橫跨伶仃洋,宛若巨龍橫臥在碧波之上。

高塔聳入云端,橋梁仿若游龍。深中大橋兩座主塔高均為270米,橋面距離海面高度為91米,通航凈空高度達76.5米。

大橋兩個錨碇各采用兩個外徑65米的“8”字形地連墻基礎,單個錨碇總重量約100萬噸。

主纜是懸索橋的主要受力構件,有著懸索橋“生命線”之稱。深中大橋共有2根主纜,每根主纜最大纜力10萬余噸,這也是目前國內強度等級較高的懸索橋主纜鋼絲。

大橋創下了全離岸海中鋼箱梁跨徑最大、通航凈空最高、海中錨碇體量最大、主纜鋼絲強度最高、顫振檢驗風速最高等5項世界紀錄。

深中通道建成通車之后,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“A”字形交通主骨架的關鍵“一橫”,中山至深圳車程將從一個半小時縮短至半小時左右,成為連通珠江口兩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動脈。
這不僅見證著海上一座座超級工程如“長虹躍然”,見證著中國基建力量驚艷世界,見證著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時代勝景。
轉載自網絡,本文純粹出于分享優質內容之目的,不做任何商業之用途,如侵犯到您的權益,請聯系我們刪除,特向作者表示真摯的感謝!
